长征娱乐资讯
NEWS
如何让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精准直达群众,有效回应重点群体的就业期盼?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问题为导向,4月至8月在全省率先探索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试点,通过精准摸排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强化政策激励,为劳动者铺就技能就业、技能增收之路。试点推行三个月来,成效显著,已累计开设培训班102个次,培训4621人次,748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00余人实现就业。
“想学无人机驾驶,有没有免费培训?”今年4月以来,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收到类似市民李先生这样的咨询电话越来越多。群众的期盼就是工作的方向。泸州市人社部门联合住建、卫健、民政等多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拉网式需求摸排。工作人员深入一线,通过数据比对、实地走访、电话访问等方式,精准掌握农村妇女、高校毕业生、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意愿、技能水平及培训需求。一个月内,摸排出1500余名有明确参训意愿的群众。根据摸排结果和企业实际用工需求,泸州及时指导培训机构新增了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病患陪护等5个市场急需紧缺工种。
“以前没技术难找稳定工作,现在政府送培训、补费用,学会叉车就能上班,太好了!”一名参训学员道出了心声。
作为全省首批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市(州)之一,泸州市于今年4月便率先印发工作方案,构建起“大培训”工作格局。试点工作紧紧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重点企业用工和重点群体就业需求,明确以技能促进就业为导向,设定“订单式、定向式、定制式”培养技能人才的目标,计划开展急需紧缺工种和特色品牌项目培训不少于5250人次。
全市首期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班——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培训班在叙永县郎酒东方玻璃有限公司正式开班。该班聚焦在岗职工技能再提升,创新采用“政府搭台+市县联动+校企共育”模式,实行“理论+实操+考核”一体化教学。经过十余天系统培训,79人考取中级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达94.05%。企业反馈,培训后工业机器人设备故障率显著降低30%以上,生产效率预计提升超20%。
工业机器人班的成功拉开了泸州职业技能培训的热潮。白酒酒体设计师、养老护理员、保育师、电子商务、汽修、电工等多个市场紧缺职业(工种)的培训班也在各区县陆续开班。这些培训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实现参训群众免费参加培训、培训机构降本增效。
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着力打造“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四位一体”项目化培训模式,为学员搭建从技能提升到就业上岗的快速通道。江阳区的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培训班异常火爆。“首期56名学员还没结业,多家企业就来‘抢人’,完全供不应求。”当地培训机构负责人面露喜悦。
据统计,已有600余人次学员在培训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质量得到双提升。为确保就业稳定性,泸州市还积极开展就业跟踪服务,对已就业学员进行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的适应性问题。
为切实降低群众和培训机构的成本负担,激发培训积极性,泸州市创新建立了差异化、分段式补贴机制。对纳入《泸州市10条重点工业产业生态链(行业)领域急需紧缺培训职业(工种)目录(2025-2026)》的工种,按现行补贴标准的120%给予补贴。对目录外的工种,按100%先行补贴;学员结业后3个月内实现登记就业的,再给予20%的额外补贴激励。此项政策自今年4月起实施,将持续至12月31日。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培训补贴343.89万元。
“我们将深化拓展前期试点经验,聚焦就业岗位挖潜扩容、就业需求精准对接,面向有就业和培训意愿的重点群体,扎实做好分级分类职业技能培训,全力支持劳动者凭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泸州正用实际行动,将技能培训这件民生实事办实、办好,为稳就业、促增收注入强劲动能。(何思雨 张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